close

111212_h1l.jpg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昨天在一場檢討台灣教育現況的研討會中指出,鬆綁「過度的監督管理」原本是過去教改倡議中最主要的一環,但現今教育文化在實質捆綁解放之後,卻依舊還殘留著諸多揮之不去的心態捆綁。他認為在多元發展、早期認同與跨領域創意之成長上,我們的教育尚有甚多努力空間。

黃榮村指出,這十多年來,台灣在教育表現的國際指標上,一直在進步甚至名列前茅。如TIMSS與PISA之數學與科學課業成就、WEF的人才創意排名、國際奧林匹亞與各項著名的技能及創意比賽。但他發現國人對教育的心理實質感受上,卻看不出有變好的趨勢,換言之,多數人並不因各項平均指標有出現改善,而改變態度。

這種無感的現象,黃榮村認為是多數國人仍以個人過去垂直流動的奮鬥經驗,與素樸的公平正義觀等類情感性因素,來介入自己子女的教育,不使其輸在起跑點上。其結果就是雖然在體制上,台灣教育早已非為政治服務,但教育文化卻仍然瀰漫在過度管教與管理的氛圍中。

黃榮村指出這種氛圍表現在許多層面上,如家教上過度保護,以致在子女長大後仍有很多直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ing);在中學與大學則為過度烘焙;政府部門內還是有過度規劃與監督情事。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路窄化,從小學的才藝多元在網界學校(Cyberschool)競賽上的多元創意,過渡到國高中在TIMSS、PISA、國際奧林匹亞上的優異表現,大學則世界排名屢有斬獲,但分科功利性質濃厚,自主與批判式學習不足。整體而言,其多元性一路窄化到課業上,致使啟蒙變晚,人生與專業認同延後,延誤知性與教養關鍵期,尤其在高中教育年齡時。社會在理念上雖廣為接受多元特色發展理念,卻與一生垂直且窄化的監督網形成矛盾;一方面要多元自主,另方面則要求卓越競爭學習有料,黃榮村認為這種心態上的矛盾,讓教育改革的成效打了很大的折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來自風城 郭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