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省揭阳市的揭东区接壤,北连梅州市的丰顺县、大埔县,南临南海并通汕头市。[1]
潮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成员城市之一,对外开放旅游城市,闽、粤、赣边韩江流域的商品集散地。全市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5%,主要分布在饶平县和潮安区北部。全市总面积3679平方公里,下辖潮安区(含枫溪功能区)、湘桥区和饶平县。[1] 2014年末户籍人口为268.8万人。[2]
潮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潮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同时是粤东地区文化中心。历史上相继为郡、州、路、府治所。也曾是及海外贸易的始发地。享有”南国邦郡“、“岭海名邦”、“海滨邹鲁”、“文化橱窗”、”华侨之乡“、“国家园林城市”、“潮州菜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3]
潮州历史沿革
编辑
潮州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考古材料证实,潮州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远古时代,土著畲族先民便创造了口头文学——畲歌仔。潮州的先民属闽族和闽越族。自秦汉以后,中原汉族后裔大部分从闽南的莆田迁入潮州。潮汕为闽越地,自秦汉 为了削弱闽越,将闽越拆分,潮州划给南越,北宋地理全书 《舆地广记》则记载潮州为闽地。明代官方典籍《永乐大典·风俗形胜》:“潮州府隶于广,实闽越地,其语言嗜欲,与福建之下四府颇类, 广、惠、梅、循操土音以与语,则大半不能译,惟惠之海丰与潮为近,语音不殊,至潮、梅之间,其声习俗又与梅阳之人等 。“
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全国撤郡设州,义安郡属循州之义安县,是年,升立州,因地临南海取“潮水往复之意”,首命名“潮州”,义安县为州治。 隋朝开皇十二年(592年),划入福建。 “潮州”名称的正式出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以后1400多年来,基本都是沿用这个名称,然而这个名词的使用却有些波折。
唐贞观元年(627年),因山川形便,置十道用以监察,那时潮州属岭南道。唐贞观三年,西元629年再次划入福建,隶属江南道福建观察使。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割泉州南部(此时泉州州驻地为今天的福州,今天的泉州在唐朝久视年间(西元700年)才最后定设州,前面几次裁撤)和潮州一小部分,设置了漳州。此时,潮州的疆域还包括如今的兴宁地区,可以说,东到漳州,北到江西赣州(东、北界址大致与今天的广东省与福建省、江西省界址相同),南到大海,西到循州(今惠州)。唐景云二年,西元711年,再次划入福建,潮州先后隶属江南道福州都督府, 闽州都督府和福建经略使。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全国改州为郡,潮州因此易名为潮阳郡。唐开元十年,西元751年,从隶属江南道改为岭南道管辖。直到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才由再度改称潮州,至此潮州之名完全定型。
![潮州市风光 潮州市风光](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d.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cc6f49007e3e6709ba0042fd0bc69fb8/d833c895d143ad4bbafaf3e783025aafa50f06c4.jpg)
潮州市风光(18张)
潮州话可以通行漳州,漳州下面的云霄、诏安、东山、漳浦、平和等县市,也都有潮剧团,演出潮州戏,可见,两地的历史渊源,是连在一起的。由此可见,唐朝时候的潮州,原来是曾经跟福建的福州和江西的虔州接壤的。韩江的一个源头,是在汀州的新罗县(今龙岩市长汀县),另一个源头,是在循州的兴宁县(今紫金县,兴宁县今属梅州)。可以想象,韩愈那个时候的韩江,除了汀州段和循州段外,是完全在潮州自己的地域里流行的。隋唐以后,随着战乱、戍边、远谪和民族大迁移,大批中原汉人南来,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经宋、明数代,人文渐盛,名贤辈出,潮郡被誉为“海滨邹鲁”。南宋末年,因逃避战乱,十几万莆仙的莆田人移民到潮州,见潮汕莆田渊源和相关文章。莆田移民,从语言来看,潮州话与现今的莆仙方言有部分差异。原因在于留在莆田的莆田人继续受到福州省城话的影响,原先使用的方言-闽南话受闽东方言影响,莆仙方言成为有闽南语底子的又带有闽东色彩的混合兼过渡型的闽语。 明万历三年(西元1575年),南澳岛开始分属福建,广东,设南澳副总兵,即“协守漳潮等处驻南澳副总兵”,分广东、福建两军营。 清康熙二十四年(西元1685年)升设南澳总兵,管辖闽南、台湾、粤东海域军事,直到1915年,南澳全岛才划给广东。1576年,始置南澳镇。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划潮州府的程乡县、平远县、镇平县,合惠州府兴宁县、长乐县,设立嘉应州,嘉应州治所驻程乡县。到了清末民初,潮州的概念已经基本定型,海内外潮州人共有的潮州,也基本上定型在这个基础上。这时潮州的辖县共八个,分别为:潮安(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惠来县、普宁县、澄海县、饶平县、丰顺县,史称“潮州八邑”,也是今海内外潮州民系、潮州人的界定标准。
汕头埠逐渐成为潮州府属的滨海重镇,这里工商繁华,已崛起成为连接穗、港、沪及海外的新兴港口。 1904年梅州市梅县区松口人张煜南等看准这里有巨大的发展潜质,便倾力组建潮汕铁路有限公司,兴建从潮州府所在地直达汕头埠的铁路。 1906年,潮汕线铁路筑成,同时又配置“潮汕号”机车头并通了车。由此有“潮汕”新名词。 1907年5月22日,由孙中山指派许雪秋及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等人领导发动的潮州黄冈起义爆发,因寡不敌众,力战6日而败;27日下午,起义军宣布解散,总指挥陈涌波、余既成被迫走避香港。 这次武装起义意义重大,但当时的《南洋总汇报》却大肆指责孙中山勾结“潮汕会党”,策动黄冈起义。 “潮汕”之名由此见之报端,逐步广为人知。“潮汕”这片土地也逐步为外界所瞩目。
《中法天津条约》增开琼州(今海南)、潮州、台湾、淡水、登州、江宁(今南京)六口;[5] 中美签订《天津条约》,增开潮州(后改汕头)、台南为通商口岸。1921年之后,汕头建市设立市政厅,成了粤东地区继潮州城之后的另一地域亮点。 到了1949年,潮州的疆域仍然比较大,它包括了今天的汕头市、揭阳市;从管辖上,也包括了梅州市和汕尾市。
-
概念区分
广义的潮州,也就是历史上的潮州,此定义已有上千年历史,主要包括今天广东省的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以及丰顺县。共同的生活习惯,共同的民风民俗,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语言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拥有了潮州人的称谓。
狭义上的潮州的概念既为如今的潮州市。
今天的潮州市,是在1991年12月将原来的副地级市升格的。作为地级市,潮州管辖潮安区、饶平县、湘桥区。湘桥区也就是通常民间称呼的府城、潮州城。 但是,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关于潮州的概念,还是倾向于广义的潮州,甚至就是广义的潮州。
当代潮州成为潮汕地区三个地级之一,本地人较为注意把“潮汕”与“潮州”分别开来。如说“潮州话”、“潮州工夫茶”等,都不冠以“潮汕”二字。且海外潮人迄今为止仍喜欢称自己为潮州人,海外各地潮人会馆也都称为“潮州会馆”。
潮州行政区划
编辑潮州市下辖2个市辖区(湘桥区、潮安区)、1个县(饶平县)及1个县级管理区(枫溪区),共设9个街道办事处、41个镇、891个村民委员会、120个居民委员会。枫溪区由枫溪镇、潮州火车站区,以及由湘桥区凤新街道分出的池湖、蔡陇两个管理区组成,辖5个社区、26个村。[6]
区划 | 面积(km&³2;) | 政府驻地 | 邮政编码 | 街道 | 镇 | 居委会 | 村委会 |
---|---|---|---|---|---|---|---|
潮州市 | 3145.93 | 湘桥区 | 521000 | 9 | 41 | 120 | 893 |
湘桥区 | 152.50 | 凤新街道 | 521000 | 9 | 4 | 46 | 51 |
潮安区 | 1261.34 | 庵埠镇 | 515600 | 16 | 35 | 487 | |
饶平县 | 1732.07 | 黄冈镇 | 515700 | 21 | 39 | 355 | |
注:潮安区数字包含枫溪区所辖枫溪镇,面积24.47平方公里。 |
潮州地理环境
编辑潮州位置境域
潮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粤东地区韩江三角洲北部,东北与福建省诏安、平和县接壤,东面与台湾宝岛隔海相望。境内主要河流是韩江及黄岗河。东西最大横距76.6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9.92公里,陆地总面积3613.9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37.7平方公里,海域533平方公里。
潮州地貌
潮州市总面积3600.9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山区约占潮州市陆地面积的65.2%。境内群峰起伏,河流纵横,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9座。
潮州水文
主要河流有韩江和黄冈河等。韩江自西向东南斜贯潮州城区,流经潮安区,在澄海入海;黄冈河自北向南流贯饶平全境,于黄冈镇东风埭入海。枫江,榕江的一条支流,自东北向西南流经潮安区中西部,经凤塘镇流经揭阳玉窖镇,汇入榕江。
潮州气候
潮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每年的6~10月又是受热带气旋影响的主要时段,因而多大雨和暴雨。秋季受来自北方冷空气的影响,气温逐渐下降,此时多晴朗天气,少降水,潮州开始进入旱季。 冬季普遍盛行东北风或北风,来自北方既寒冷又干燥的空气,经过长途跋涉以后,强度已大为减弱,所以这里冬季比较温暖,极少出现0℃以下的严寒天气。
春季
(3~5月份)
|
是过渡季节,气温和降水均处在上升时期。正因为这个时候是冷暖天气交替的变化季节,所以它的不稳定性很大。有的年份会出现春光明媚的春天,而有的年份却会出现持续的低温阴雨倒春寒天气;在某些年份因为雨季来得迟,可能出现持续性的干旱。但从常年的情况来看,雨季在4月份便开始了,各地先后进入前汛期。
|
夏季
(6~8月份)
|
由于受海洋气团的影响,普遍吹偏南风,带来丰沛的雨水。6月份是广东前汛期的降雨高峰期,各地出现暴雨的机会甚多。同时,每年的6~10月又是热带气旋影响广东的主要时段,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有89%以上出现在这个时段内。年中最热的月份是7月,全省的月平均气温达到28~29℃。极端的最高气温曾出现过42℃(1953年8月12日,韶关市)。潮州市多年来的极端高气温为38.7℃,出现在1953年8月12日。
|
秋季
(9~11月份)
|
冷空气开始影响广东,潮州气温逐渐下降。此时多晴朗天气,少降水,开始进入干季。热带气旋活动的次数减少。11月份虽不是热带气旋最活跃的季节但仍有出现的可能。
|
冬季
(12~2月份)
|
普遍盛行东北风或北风,来自北方既寒冷又干燥的空气,经过长途跋涉以后,增温、增湿,强度大为减弱,到达广东时风速已经变小、气温偏高,所以潮州冬季较温暖。但个别年份在寒潮来临时,也可出现霜冻天气。冬季是潮州市的干季,降水较少,多晴好天气,光照充足。1月份为最冷月,月平均气温为9~16℃,南北部的温差达7℃以上。极端的最低气温曾记录到零下7.3℃ ,潮州市多年来的极端最低气温为0℃。在潮州,冬季虽有南下的冷空气影响,但因所处纬度较低,1月份平均气温仍有13.5℃,故并无气候意义上的冬季。
|
潮州自然资源
编辑潮州水资源
潮州市水资源充沛,可供开发的水能达14.48万千瓦。
潮州海洋资源
潮州市海岸线长136公里,海域广,有岛屿(礁)25个,较大的海湾有柘林湾、高沙湾和大埕湾。柘林湾水域面积68平方公里,东西北三面环水,因风平、浪静、水深、淤积少而形成一个天然良港。潮州港处于柘林湾中,距高雄186里,距香港192里,距厦 门98里,有三条出海航道,被列为国家一级口岸和对台直航。
潮州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主要有锡、银、钨、铍、黄铁矿、铁、磷矿、水晶、钾长石和高岭土、花岗岩等。矿藏种类近20种,主要有锡、银、钨、铍、黄铁矿、铁、磷矿、水晶、钾长石和高岭土、花岗岩等。仅初步探明的高岭土(瓷土)储量就有1亿多吨。
潮州人口民族
编辑据考古学家研究,潮州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潮汕的先民(土著)属古闽越族。在秦汉之后,随着中原汉族后裔南迁入潮与当地土著融合,到明朝年间,潮汕已基本汉化,南来的中原汉族后裔成为潮汕的主体,只保留少数闽越族和蜓民,还有部份同是汉族后裔南来的客家人。中原汉族后裔南下移居潮汕,多数先入福建或在福建(主要是莆田、泉州、漳州)住一个时期后再入潮。追根溯源,其先祖基本是古代居住在黄河流域的河南、山西一带和长江流域一带的汉族人。[8]
第五次潮州市人口普查显示汉族人口为239.52万人,占99.7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0.7万人,占0.29%。汉族占90%左右,剩下10%为少数民族,如畲族。根据畲族传说,公元前1095年周朝的时候,其先祖在今广东潮州潮安区凤凰山建立诸侯国。因地处闭塞山区,物产匮乏,畲族便举族逃离,徙往更适合生存的闽浙等地,这样才使得畲族嗣裔能繁衍至今,得免生计之困。[9]
潮州政治
编辑
市委
|
书记 | 李水华 |
副书记 | 卢淳杰蔡泽辉 |
常委 | 陈丽文(女)林壮森瞿建波徐 和张 帆殷昭举许志晖黄远通 |
市人大
|
主任 | 李水华 |
常务副主任 | 谢烈鹏 |
副主任 | 雷健民刘爱华张如文黄洪黄潮标 |
市政府
|
市长 | 卢淳杰 |
常务副市长 | 张 帆 |
副市长 | 殷昭举陈少宏许典辉余鸿纯(女)郑锦鹏陈声亮 |
党组成员 | 刘建伟 |
市政协
|
主席 | 汤锡坤 |
副主席 | 吴振声沈启绵郑佳坤肖裕钦许实德苏仰钦李娜(女)陈炫秋 |
市纪委
|
书记 | 黄远通 |
副书记 | 林跃陈绍文陈少明 |
常委 | 林平桂陈燕芳吴构松陈志平赵炳利 |
潮州交通
编辑潮州公路
国道:324国道
潮州铁路
潮州航空
揭阳潮汕国际机场,是粤东唯一的民用机场,是广东第三大机场(区域性枢纽机场),飞行等级4D(远期4E)。
潮州航运
潮州港东临台湾海峡,距台湾高雄市186海里,是广东省距台湾省最近的地区,港口至汕头36海里、至厦门98海里、至香港192海里、至广州308海里,至新加坡、曼谷等东南亚国家港口都在1700海里之内。
潮州市内交通
-
公交
湘桥区九条公交线路票价2元,自动投币不设找赎,部分公交已开通刷韩江通的功能,方便市民出行。(早班车时间为6:40分,末班车为18:30)
-
出租车
潮州共有津汽、鸿伟、合众三家出租车公司,截止至2008年11月车数约784辆。
根据车辆的不同档次来定价,一类出租车(排气量1.6升以上)二公里起点价5.00元,每超半公里运价1.10元;二类出租车(排气量1.3升以上)二公里起点价4.00元,每超半公里运价1.00元;三类出租车(排气量1.3升以下,含面的)二公里起点价3.00元,每超半公里运价0.90元。按每公里起步价从3至5元进行打表计费,同时加收1元燃油附加费。
-
人力三轮车
潮州市内有持牌人力三轮车1700多辆,租一辆人力三轮车开始环城游,这是潮州古城游的精髓之一。而且不少三轮车从业人员有进行旅游知识培训过,他们会设计一些旅游路线。价格可以讨价还价。
潮州经济
编辑潮州综合
潮州部分经济发展迅猛,产业基础厚实。潮州区域经济特点鲜明,比较优势突出,部分工业基础厚实,具备相当的规模,产业配套能力强。已形成了以陶瓷、服装、食品、电子、五金不锈钢、婚纱晚礼服 印刷包装、皮塑制鞋 为支柱产业的特色工业体系,特色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港口经济和文化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50.2亿元,增长8.2%,增速比全省高0.4个百分点。各季度GDP累计增速分别为7.5%、7.8%、7.8%和8.2%,呈逐季上升趋势。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8.5亿元、479.9亿元和31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9.5%和7.1%。三次产业比例关系为6.9:56.4:36.7。人均生产总值31302元,比上年增长7.8%。工业是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实现增加值452.5亿元,增长9.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5.7%,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1.4%。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6.8%,住宿餐饮业增长5.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4.9%,金融业增长11%,房地产业增长4.3%。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5%,涨幅比全省低0.8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六升一平一降,食品价格是物价上涨最大推手,同比上涨3%,推动CPI同比上涨1.15个百分点。烟酒类上涨0.4%,衣着类上涨0.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4%,居住类价格上涨0.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保平,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0.8%。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0.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100%。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0.4万人,组织劳动力技能培训1.3万人,转移就业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7%以内。
2014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3亿元,增长11.3%,其中,税收收入31.3亿元,增长8.3%,归入地方库的国税收入11.3亿元,下降1.6%,归入地方库的地税收入21.7亿元,增长13%。四大税种中,增值税25%部分收入增长0.4%,个人所得税增长8.7%;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分别下降1.3%和2.7%。全市各项税收收入91.4亿元,增长3.7%。国税国内税收收入50.2亿元,下降2%,其中,工业增值税31.8亿元,下降4.7%;地税税收总收入35.3亿元,增长15.6%。
潮州第一产业
全境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多山,中部为丘陵地带,南部为韩江冲积平原。山地丘陵占潮州市总面积的65%,主要分布在饶平县和潮安区北部。北部山区适宜茶叶种植和杉、桐、栎、柯等林木生长;丘陵及低山区主要适合竹、橄榄、桃、李、梅、菠萝和薯类的生长;韩江冲积平原肥沃的土地利于水稻、甘薯、花生、大豆、萝卜、柑、杨桃、香蕉等的栽培。历史上已是“稻得再熟,蚕也五收”的福地。
潮州人多地少,农民群众十分珍惜耕地,有精耕细作的习惯,素有“绣花农业”之称,农业生产早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而且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区域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已经形成了农业商品化、集约化经营,促规模化的经济发展。
以发展“深蓝渔业”为重点,加快深水网箱产业园区建设和远洋渔业发展。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以及水产品服务业,积极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推进健康养殖和现代渔业建设,建设节地节水高效高质现代化渔业示范基地。实施沿海渔民转产转业工程,不断提高渔业发展和渔民民生的保障程度。
2013年潮州市农业总产值94.1亿元,比上年增长5.2%。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6.02万亩,比上年下降0.6%。粮食播种面积66.40万亩,比上年下降3.3%。粮食总产量26万吨,比上年下降10.3%。水果总产量17.4万吨,比上年增长12.3%;茶叶总产量1.45万吨,比上年增长14.2%;蔬菜总产量45.9万吨,比上年增长5.3%。肉类总产量7.5万吨,比上年下降2.6%。水产品产量18.8万吨,比上年下降5.5%。[7]
潮州第二产业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6亿元,比上年增长19.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7.5亿元,增长16.5%。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长18.7%,国有及国有控服企业增长2.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8.9%,重工业增长13.5%,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为57.2:42.8。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0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内销产值846.7亿元,增长21.5%;出口交货值205.1亿元,增长12.1%。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7%,比上年略降0.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4.9%,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为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7%。[7]
陶瓷产业
|
潮州的陶瓷生产有1300多年历史,是中国最大的工艺美术瓷、日用瓷和卫生洁具生产基地,也是中国最大的工艺瓷和工艺化日用瓷出口基地,还是全球陶瓷种类最齐全、产量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潮州市有陶瓷生产厂家10000多家,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潮州市依托陶瓷产业优势,正在致力打造陶瓷产品制造中心、研发中心和集散中心。
|
不锈钢制品产业
|
2004年10月,潮州市彩塘镇获得由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的“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称号。彩塘几乎所有的不锈钢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品牌,有438个项目申请了专利。不锈钢产品销往中国各地以及欧洲、北美、东南亚及中东等地区,彩塘被誉为名副其实的“不锈钢王国”。
|
婚纱晚礼服产业
|
2004年1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服装协会于授予潮州“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称号。潮州的婚纱晚礼服产业无论其总量、品牌、设计、加工、时尚、技术等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巨大的产业优势,成为国内外最大的婚纱、晚礼服生产集聚地和出口基地,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韩国、日本和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
手工刺绣产业
|
潮绣在传统的工业基础上,利用特种材料或吸收外来工艺手法,发展成为珠绣、抽纱等新的绣种。传统的潮绣绣品有戏服、帐幔、台布等日常生活用品,其成品远销世界各地,具有广阔的市场,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润。
|
潮州第三产业
潮州以民营工业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是潮州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潮州市现有个体工商户和各类企业5万多家,其中较有规模的民营企业达到4103家,占全部工业法人企业户数的86.05%,潮州市民营企业从业人员20多万人,民营工业产值占潮州市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
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63.4亿元,增长12.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0.7亿元,增长9.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22.7亿元,增长1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1.4亿元,增长13.7%。[7]
2013年,潮州市旅游收入89.9亿元,比上年增长20.2%;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590.4万人次,增长20.1%;其中,接待海外游客61万人次,增长12.6%,接待国内游客529.5万人次,增长21%;潮州市共有星级饭店14家,全年客房出租率54.6%。[7]
潮州教育
编辑2013年潮州市普通高等院校1所,专任教师770人,在校学生16427人。小学648所,小学在校学生数18.41万人,小学专任教师数9926人,小学招生数35277人;初中91所,初中在校学生数达10.3万人,初中专任教师数7394人,初中招生数30590;普通高中35所,高中在校学生数达7.78万人,高中专任教师数4180人;高中招生数2486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9%;潮州市累计建成规范化幼儿园204所、公办幼儿园247所,在园儿童数9.64万人。[7]
类别 | 学校列表 | |
---|---|---|
主要小学 |
潮州市绵德小学
|
|
潮州市昌黎路小学
|
||
主要初中 |
潮州市金山实验学校(市直)
|
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市直)
|
潮州市城基实验中学
|
||
潮州市奎元中英文学校(市直)
|
潮州市湘桥区城南中学
|
|
主要高中 |
潮州市金山中学(市直)
|
|
松昌中学 | 潮州市宝山中学 | |
潮州市高级中学(市直)
|
||
潮州市绵德中学(市直)
|
潮州市湘桥区意溪中学
|
|
高等院校 |
韩山师范学院(本科)
|
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大专)
|
韩山师范学院陶瓷学院(大专)
|
潮州市虹桥职业技术学校(中专)
|
|
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中专)
|
潮州社会
编辑潮州科技
2013年,共组织申报国家和省科技项目16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5项。共组织申报省级工程中心8个,组织申报省级工程中心提升建设计划2项。新认定省级和市级专业镇各2个,累计省级专业镇19个。全年专利申请量为4564项,同比增长29.37%;专利授权量2957项,同比增长23.1%。2项外观专利被评为第十五届中国专利优秀奖。[7]
潮州通信
2013年,全年邮电通信业务总量28.96亿元,增长17.2%。电话总用户63.04万户,比上年增长0.3%,其中城市电话33.79万户,乡村电话29.25万户。移动电话总用户241.04万户,比上年增长16.1%。潮州市互联网固定用户40.8万户,比上年增长16.7%。[7]
潮州场馆
2013年,潮州市有文化馆、站54个,剧场、影剧院3个。广播电视台6座,公共图书馆4座,体育场馆七座,数字影院4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100%,全年放映农村电影11638场,观众人数269万人次。已建成镇级公共电子阅览室26个、村级公共电子阅览室158个,联接全国、省、市图书馆网站,实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7]
潮州卫生
2013年,潮州市共有医院、卫生院75家,床位5732张,比上年末增加130张。各类医疗门诊部、所650个,专科防治站、所4个。潮州市卫生机构人员11508人,比上年末增加290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4108人,注册护士2019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集中住院分娩率为99.77%,比上年提高2.05个百分点。[7]
潮州旅游
编辑潮州景点
潮州八景:旧时有内外之分,内八景是指于古城街巷之间,而外八景则指城外韩江两岸。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内八景已逐渐湮没,今天人们所说的潮州八景是指外八景,即“鳄渡秋风”、“西湖渔筏”(原西湖与韩江相通)、“金山古松”(曾名“马丘松翠”)、“北阁佛灯”、“韩祠橡木”、“湘桥春涨”、“凤凰时雨”、“龙湫宝塔”(原位于北阁对面江心,现仍存遗址)。
潮州新八景:潮州评选“新八景”旨在“促进文化经济融合,展现历史名城风采”。“新八景”为:滨江红棉、广场灯影、坊街亭韵、淡浮水墨、绿岛晴岚、桑浦禅泉、凤凰天池、柘林渔火。“新八景”特色鲜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生态景观兼顾,山、海资源皆备,既有历史遗存,又有现代建筑,涵盖潮州各区县,“老八景”亦布列其间。
潮州特产
简介 | 图片 | |
---|---|---|
茶叶 | 潮州茶的种植和制作历史长、品种多。潮州茶的品种,主要有凤凰单丛凤凰水仙、福建水仙、乌龙、石古乌龙、梅占、名花、奇兰、黄旦、铁观音、本山、大红、黄金香、肉桂等10多个。其中凤凰水仙最多,为潮州的当家茶。据林业部门统计,潮州市现有茶园85000多亩,拥有中小型初、精制茶叶加工厂120家。 |
|
陶瓷 | ||
抽纱 | 抽纱潮州抽纱是传统的潮州刺绣与欧洲抽纱相结合的产物,有着百年的历史,以其技艺精巧、轻盈淡雅见长,被誉为“南国名花”。潮州抽纱的主要品种有手巾、台布、绣衣、床罩、被枕套、靠垫、餐套等。 | |
金漆木雕 | 潮州金漆木雕是在木雕作品上聚漆贴金,使其具有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 | |
玉雕 | 潮州玉雕以南方碧玉为主要原料,兼用辽宁岫玉、河南独玉和加拿大碧玉。 | |
金银首饰 | 潮州金银首饰工艺始于晚清,品种繁多,有手镯、手链、戒指、胸花、项链、耳环、头结、发夹、钗牌、坠等1000多个花色品种。 | |
香包 | 香包是潮州民间独特的传统工艺品。传统香包有香囊、粽球、针包、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