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2CA8KI88D  

佛陀教導如何賺錢、理財、守護經濟

 

「最初應先學習技術,然後才能依此技術而獲得財物,得到財物之後,應當將此財物分成四份(四分法)。」

 

這是說,我們若要賺錢或得財物,我們一定要去學一個技術,若沒有技術就沒有專業,現在稱為專業,有技術的人現在稱為專業者,用技術、用專業的功夫,用這個技術賺取財物。

會賺錢並不是厲害,賺錢後我們要如何運用財物才是需要。

有的賺很多錢但是無法存錢;有的人錢賺得不多但是他很會存錢,可是他存錢他也不會存得像餓死狗,就是很吝嗇,他也不會很浪費,不會很奢侈、不會花大錢沒節制。

 

所以有技術賺了錢後,我們應當將財物分成四份,不僅要會賺,也要會理財,如佛陀說,得到財物後應當將其分成四份:

一份用於飲食,也就是用四分之一在家庭生活費用上;

一份為田業,也就是用四分之一在事業的費用上;

一分為貯藏,也就是用四分之一儲蓄,以備急需之時使用,包括娶妻建屋時可使用;

一分做為生利息、投資;

如果經濟有如此的規劃,那就不會為了經濟而煩惱,家庭就建起幸福和樂的基礎了。

大家一定要用四分法來理財,以正當工作賺錢!

 

 

如果能將財物分成此四分,必定能廣增財物,猶如河水流入於大海一樣,但是我們要注意,現在大多數人都無法用佛陀說的四分法來管理經濟,所以很多佛教徒都說自己很窮,你若按照佛陀所講的四分法來生活,怎麼可能會窮呢?

我們會窮的原因就是沒有技術去賺錢;有技術賺錢,你不會運用財物、不會規劃經濟,當然你會窮,你若會用四分法來規劃經濟,怎麼可能會窮呢?所以我們一定要以四分法來規劃我們的經濟。

 

若是要佈施也要依四分法。有得吃還有剩的不應該浪費的、用多餘剩的而省下來的經濟作布施,以四分法來講我們不可能吃得了這麼多,所以留一份去救濟他人,以及布施給修行人,這樣叫做以福養福,應該花費的就花費。

 

何謂該花費則花費呢

依自己身體的需要營養平衡

教育子女、奉養父母、照顧妻子

所需要的應該要花費我們就使用

不應該花費的不要浪費,浪費就是損福,所以不要太過浪費

也不要太節儉,節儉過度變成餓死狗

運用我們的財物,多的我們去救濟貧窮者

隔壁鄰居有貧窮者我們要去救濟,可以敦親睦鄰

有修行者我們要布施

這就是賺錢運用金錢以福培福

這是一舉兩得

 

如此求取財物猶如蜜蜂採集花蜜一樣

可以長期地獲得財物、得到快樂

我們若能如以上所講的先學專業技術

用我們的專業來賺錢

然後將所賺的錢依四分法來分

就猶如蜜蜂採蜜

因為蜜蜂採蜜不會影響到花蕊

不會損害到花蕊

甚至於蜜蜂在採花蕊時

還可以促使花與花的交配未來開花結果

長期可以得到利益

所以我們可以得到快樂,這是一個比喻

可以運用正當的技術去賺錢

還可以運用四分法理財者,就可以得到長期的財物

以及得到內心財物滿足的快樂!

 

佛陀又講錢財不應出借至遠方

就是說錢不應該借人

就是不要借給我們看不到、及我們不瞭解的人

也不應隨便出借,錢不要隨便借人

也不要人家向你借你就借

更不可將錢財給於凶暴者或盜匪

我們的錢財不要給土匪及凶暴的人

因為凶暴的人會用錢去作凶暴之事

這樣你不就是與他共業

不是很瞭解的人也不能隨便借給他

要借給他人也要不影響到我們經濟才可借

不要我們借他人錢反而受他人牽累

影響到我們經濟

這樣我們幫助別人反而變成別人幫助我們

這叫作沒有理性

大多數的人都是因為一時的感性

不好意思不借 所以就借給他

但是借出的錢也不想想這個錢

是不是我們四分法中的預備金

若不是預備金我們就不要借出

若是預備金,我們有多的就不要緊

他若倒了也不會影響我們生活

我們就借出

 

現在很多人因為借錢給他人

都沒有還,因此而倒的很多

有時候是幫人蓋印章

我們沒有那個力量 蓋一個章

被別人騙了 到老了沒有錢

才憂愁、悲傷、煩惱、痛苦

 

佛陀主要是講

經濟要時常保持在四分法

若有保持四分法

以後我們就不用向人伸手

不用為經濟痛苦

例如現在我講一段真正的故事

有一對夫妻

先生在很有水準的地方上班

因此他感覺社會到處互相鬥爭

為地位、名利鬥爭不停

心裡就想小孩不要生太多

生完一個後,就跟太太說我們生一個就好

這個社會為了經濟什麼樣的人都有

不忍心後代過這種生活

所以只生一個小孩

然後認真賺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來自風城 郭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