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54384030.jpg 

主計處統計,國內潛在勞動力占非勞動力的比率,去年只剩下百分之七十點六,創下歷史新低紀錄,如同「勞動力儲蓄簿」餘額已降到史上最低,凸顯「少子化」與「高齡化」惡果逐漸浮現;不到民國一百一十六年,台灣可能一個年輕人,得養兩個老人。

 

「潛在勞動力」指的是,扣除「高齡及身心障礙者」之後、十五歲以上、具有勞動能力但尚未進入職場的人。

 

學者解讀,潛在勞動力降到歷史新低,是「少子化」與「高齡化」負作用發酵,退休、或無法勞動的老人愈來愈多,年輕人愈來愈少,使得近十年來,潛在勞動力比率如坐滑溜梯般一路下滑。

 

學者也擔憂,高齡化與少子化的結果,不僅勞動市場失色,「勞力儲備」愈來愈單薄,「人口紅利期」期也可能提早結束,也就是不到民國一百一十六年,台灣就會變成一個年輕人養兩個老人。

 

主計處表示,去年潛在勞動力有五百六十四萬兩千人,占非勞動力人口的比率降至百分之七十點六,廿年間下降十個百分點,主要是因為國內高齡人口快速增加所致。

 

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認為,潛在勞動力比率不斷下降有兩個原因。一是結構上的變化,現階段先面臨「高齡化」的問題,很快就會碰到因「少子化」帶來十四歲以下人口銳減的更大困境。

 

第二是政府近年來推出各種促進就業措施,吸引許多不具工作意願的非勞動力,投入職場成為勞動力,對這幾年的經濟成長多少有點幫助。

 

他強調,由於「少子化」與「高齡化」雙重負面因素加乘發酵,恐造成國內勞動來源減少,人口紅利期提早結束的隱憂。

 

「人口紅利」是指,被扶養人口(十四歲以下少年與六十五歲以上老年)占勞動人口(十五到六十四歲)的比率小於百分之五十。

 

成之約說,「人口紅利」的重要性在於,勞動力多寡是影響一個經濟成長的根本因素。因為國內生產毛額(GDP)是加總一國所有工作人口所生產的附加價值,當工作人口不斷減少,該國經濟自然也無法繼續成長。

 

根據經建會先前推估,台灣到民國一百一十六年就會結束「人口紅利」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來自風城 郭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