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另說......
當時遷居艋舺的泉州惠安移民,一方面為感念所信奉神祇除疫鎮煞的靈驗性,庇佑信眾度過種種天災和不同族群衝突造成的外在困境,於是透過艋舺青山宮廟會活動的舉辦來酬謝神明。另方面也藉著年復一年的年度例行祭典,重複加強其神格和傳說,逐步演變成為三邑移民凝聚地方社會力量的王爺信仰中心。
後來日治時期政府對於宗教採取寬容態度,遲至1907年(明治40年)就有青山王賽會活動的相關報導,使舊俗得以延續流傳。其後雖然歷經了1936年開始的皇民化運動、1950年代以降提出的「改善民俗」、「節約拜拜」和「春秋二季拜拜」等諸多統一祭典政策,但臺北市政府於1953年將原本就是秋祭的靈安尊王祭典推為龍山區的秋季拜拜,以及戒嚴時期全市唯二可以辦理迎神賽會的廟宇;1975年起又列為全市七大民俗宗教祭典之一,實則讓艋舺青山宮的祭祀信仰圈進一步擴大到了雙園區。青山王祭典為期四天,祭典前夕都會迎請艋舺清水巖清水祖師、艋舺龍山寺觀音佛祖、西門町天后宮天上聖母及閤艋神尊蒞臨艋舺青山宮作客和看戲;每年農曆10月20日、21日接連兩天會分別在南、北萬華區進行暗訪,以達到探查陰陽界、緝捕兇神惡鬼和驅逐邪穢之目的。像是前殿明間龍柱高掛「風雨免朝」的虎頭牌;廟內子弟軒社的神將,於午後率先出廟、進行過金紙火等儀式;欲參加暗訪的各個藝閣和陣頭,也會先行抵達艋舺青山宮參禮和整隊;待引路童子、八將和廟方人員完成「恭請王爺升堂」喊班儀式,下午3點半便引導靈安尊王神轎出廟和過火,隨即展開暗訪。由於早期靈安尊王代天巡狩 旨在查察善惡和巡視祂在艋舺的惠安子民,無意經過寺廟,故演變至今,當靈安尊王神轎途經艋舺清水巖、艋舺龍山寺、西門町天后宮和艋舺集義宮等廟口,仍循舊時傳統迅速通過。回駕時,神轎會以面向外倒退方式入廟,並在廟內進行「恭請王爺退堂」喊班點校後才結束每一天的行程。
農曆10月22日的正日「迓青山王」遶境是祭典重頭戲,參與贊境活動的單位也較暗訪大幅增加,但無須先至艋舺青山宮參禮,直接前往集合點取齊於上午10點出發。踩街遶行萬華區全境的隊伍大致上有:報馬仔和土地公轎在內的頭陣、艋舺青山會、艋舺龍山寺、西門町天后宮、其他境內暨各地交陪宮廟神轎和軒社陣頭、艋舺義軒社、艋舺鳳音社、艋舺義安社、艋舺義英社、儀仗隊、八將團,以及壓軸的靈安尊王神轎等,藝陣有時可達兩百多個;且昔日沿途家家戶戶擺設香案和供品祭拜,辦桌和流水席宴等,規模盛大轟動,故有「十月二二」和「艋舺大拜拜」等俗稱,為臺北市三大廟會之一。但要到廟方於廟埕為農曆10月23日生日的靈安尊王舉行祝壽法會後,一連串的祭祀活動才算告一段落。目前該祭典逾百年歷史的暗訪暨遶境活動已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在2010年公告為民俗及有關文物文化資產予以保存。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