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69863e83e79ba4dadda021c085e7f2f  台灣人罹患牙周病的比例是亞洲第一,九成以上的成人都有罹患牙周病。一般民眾往往不清楚什麼是牙周病,等到有臨床症狀再來就醫時,往往治療時間已被耽誤,常需要花費更大精力來治療。

 一名39歲吳姓男患者已經抽菸近20年,晚上刷牙時都很隨便,刷個幾下感覺口腔內有牙膏味後就結束,半年來開始出現刷牙流血、牙齦腫痛問題,最近一個月來有發現牙肉出現萎縮,牙齒好像也有動搖,天氣熱吃冰或喝冷飲都感覺牙齒痠痛不舒服,在妻子的勸說下到童綜合醫院口腔醫學部看診。經口腔醫學部余敏甄醫師檢查,並做了全口X光檢查後,發現病患罹患嚴重型牙周病,需要進行全口牙周統合治療,有3顆無法治療的牙齒,只能進行拔牙,目前仍在治療期間,但患者非常後悔平時沒有好好保護牙齒,所以現在才要承受這種牙齒治療的痛苦。

余敏甄表示,牙周病主要由牙菌斑的細菌引起,隨著時間增長,牙菌斑會累積並鈣化形成牙結石,牙結石會創造一個適宜牙菌斑滋長的環境,使之惡性循環,累積更多的牙結石;牙菌斑會使牙齦發炎、出血、腫痛,並且刺激齒槽骨吸收,而使牙齒動搖,導致牙齒喪失。

余敏甄指出,牙周病治療後,會有短暫性牙齒敏感、牙齦萎縮和牙縫變大的情況,這是因為之前牙周病破壞所造成的不可避免之結果;敏感性牙齒可以搭配溫水刷牙及抗敏感牙膏的使用,來避免刺激;對於變大的牙縫、萎縮的牙齦、裸露的牙根只能靠民眾自己的清潔維護。

余醫師呼籲,牙周病若未治療,會造成牙齦流血、牙齦萎縮,牙根裸露、冷熱敏感、牙周囊腫、牙齒位移、動搖,甚至脫落,因而造成進食困難;急性發作期,甚至會形成蜂窩性組織炎。此外,因為長期牙周病的影響,齒槽骨萎縮嚴重,也影響後續假牙製作的困難;所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仍是首要目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來自風城 郭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