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2歲男性,四年前開始排便習慣改變、時常便秘,且食慾不振,經大腸鏡檢查後,發現是大腸癌第四期,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肝臟及肺部,原以為來日不多,放棄了正在打拼的事業回家休養,但是,經過醫師鼓勵、接受基因檢測,選擇適當的標靶藥物治療,成功將腫瘤縮小後切除,到目前,患者已經無病存活四年!
收治這名患者的台南市立醫院內 科部部主任李楊成表示,腸癌大部分因為位置的關係較不會有嚴重疼痛感,除非仔細觀察排便狀況或是到醫院接受大腸鏡檢查,否則較很難發現,一旦臨床上診斷出為大腸癌的患者,有三至四成已經是末期,癌細胞轉移至身體其他器官。民眾若有腹瀉及便秘交替發生、大便解不乾淨、或有腹脹、腹痛、血便等情形,都應該提高警覺,及早檢查。
李楊成說,自己常把學治療比喻化為「七傷拳」,意思是化學治療傷癌細胞七分,對患者自身也損傷三分,傳統化療對癌細胞及正常細胞均會抑制,在阻斷癌細胞生長複製的同時,對身體其他正常的細胞也會有影響;近年來已研發出標靶藥物治療,可以與化學治療搭配使用,而且標靶治療只針對癌細胞作用,對正常細胞的影響較小,目前僅提供第四期的患者使用。
腸癌的治療早期以手術為主,中期以手術、根據復發風險施以輔助性的化學治療,晚期目前則以標靶藥物合併化學治療為主流,李楊成指出,晚期大腸癌根據基因是否突變而使用不同的標靶,將會影響患者的存活率,轉移性大腸癌患者依據多點基因檢測的結果,選擇適當的標靶藥物,可以明顯延長病人整體存活時間達八個多月,選擇適合的標靶藥物,才不會耽誤治療時機。
李楊成提醒,年滿50至75歲民眾,記得每兩年接受一次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經檢查有潛血反應更應進一步就醫檢查確診,有家族史的民眾更不可輕忽,平時飲食則應多攝取蔬菜水果等高纖維食物,少吃紅肉,降低罹患腸癌的風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