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1999049_877611505661349_8868526727525638778_n  

神農大帝,發明了許多耕田的農具,教百姓學會了種莊稼。
這使得當時的人民從遊牧民族開始向農耕文明轉化,也解決了人民食的問題。

也因 大帝對人民生存的重視,希望 農作、田獵、畜牧都可以年年豐收;但要年年豐收,除了身體力行、努力之外,唯一可以作的就是求上天給予。
故大帝創立了一套較為規範的祭祀制度,讓 祭天、祭祖、祭神,有了一定的形式和禮儀規定。

在每年的12月進行蠟祭,主要是祭祀農業、田獵、畜牧業等諸神,報歲終之功,慶賀農業豐收的報謝禮儀,並祈求來年五穀豐收。是農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蠟祭這種古老的祭祀儀式,更在中國延續了數千年。

除了始設蠟祭外,根據文獻記載, 大帝還始設「明堂」和「求雨」等祭祀禮儀和制度。
「明堂」是祭天之處,而「求雨」的作用就不多言了~

這些 大帝制度化的祭祀活動,再再的證明 大帝 仁善、懂感恩;感恩上天的賜予,並希望百姓、族人可以年年豐收不在受苦。

在典籍上相關的記錄如下:

★ 關於「蠟祭」的記載

《史記‧補三皇本紀》:「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蠟祭,以報天地」,「於是作蠟祭」。
《禮記‧郊特牲》:「伊耆氏始為蠟。」「正義」註:「伊耆氏即神農也。」。
《皇王大紀》卷一:「蠟也者合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索饗之,主先嗇而祭司嗇也,祭百神以報嗇也。」這裡的「先嗇」是指炎帝。
《五經正義》:「神農伊耆,一代總號,其子孫為天子者始為蠟祭,祭其先祖造田者,故有先嗇也。」
大帝始設蠟祭,在《禮儀集編》、《禮書綱目》、《尚史》、《玉海》等書中均有引用《禮記‧郊特牲》及「正義」註釋的記載。
 
★ 關於「明堂」的記載

《淮南子‧主術訓》:「月歲時考,歲終獻功,以時嘗谷,祀於明堂。明堂之制,有蓋而無方……」。
《新論》補佚:「神農氏祀明堂,有蓋而無四方」。
《北史》卷九:「壬寅,祀圜丘。詔曰:『予本自神農……。』」
《論語註疏》「序」:「明堂是祭天之處」。所以,歷來統治者都很重視「明堂」的祭祀。
 
★ 關於「求雨儀式」的記載

《神農求雨》:「春秋雨日而不雨,甲乙不雨,命為青龍,又為火龍,東方小童舞之;丙丁不雨,命為赤龍,南方壯者舞之;戊己不雨,命為黃龍,壯者舞之;庚辛不雨,命為白龍,又為火龍,西方老人舞之;壬癸不雨,命為黑龍,北方老人舞之。如此不雨,命巫祝而暴之;如此不雨,神仙積薪擊鼓而焚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來自風城 郭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