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名著《心理治療並非如你所想的》(Psycho Therapy isn’t what you think)就提到了「享受現狀」的重要,不管未來,不管過去,只享受現狀,才是快樂之道。
從這些成功創業家可以看出,他們不重視結果,只重視「過程」。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只是在「加分」,而非「扣分」。成功創業家仍然會設一個遠程目標來指引方向,但他不等到那目標,平常做事情,就充滿了愉悅。無論創業的結果是如何,成功創業家只要能做到一小樣事情,完成一些小小的東西,就覺得很快樂。
以天價賣掉生技公司的成功創業家方瑞賢,十五年來每天早上起床,無論是寒冬或酷暑,都不必設鬧鐘,很興奮的張開眼睛醒來,迫不及待的要趕到公司。十五年來,當然還是有起起落落,但方瑞賢真的沒有一天不準時起床的,他說,假如有天你不喜歡了,就表示你還不夠喜歡這樣東西,那就應該換一換。
另外,倍受社會尊敬的前工研院長史欽泰,引述他老闆孫震的話,很多人看到別人成功了,賺了很多錢了,所以也想要成功。他們以為,創業家走向創業之路,完全都是為了那份財富?他們都沒想到過,成功創業家也許是抱著其他的心情走向創業,譬如,「奉獻」。
「奉獻」,是八年級生無法想像與接受的名詞,「那個年代,誰有想到科技會變今天這樣?」史欽泰說。那時候的氛圍,跟現在很不一樣,工科排不進前幾志願,想賺錢的人,都跑去炒地皮、蓋房子或賣洋傘了。當年的RCA計畫包括現在聯電的曹興誠、台積電的曾繁城,抱著純粹是研究院追求知識、出國取經的心情,沒一個想賺錢的,這,也是一種熱情。後來,這些人都變成了台灣的第一批「成功創業家」。
還有,公司在美國股票上市的朱敏,以他獨創的「雪球理論」來形容創業。「每一步,都有不同的滋味。」創業就像一邊爬山一邊滾雪球,剛開始從小小的滾,愈爬到愈高,就愈吃力,這時候若興趣不夠、撐不下去,就人帶雪球一起滾回原點。撐下去的人,到了山頂,接下來都是下坡的路,找到了錢、找到了有才華的人,一起滾這顆大雪球,自己不必使力,就看它愈滾愈快,愈滾愈大,成就感是難以用言語形容的。「因此,創業家往往爬了一座山以後,還想向另一座更高的山挑戰!」朱敏說。
這樣不就永遠不必放假或退休了?俄國文學家赫爾岑說過:「人生,不但要享受快樂,也要『享受痛苦』,不然就不完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