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搔癢分為「實證」和「虛證」,和「風邪」相關。何謂「風邪」呢?人體的中心部位平常就會產生熱能,並把熱排出體外。一旦氣溫遽降,身體表面感覺到外面的冷空氣,便會使得皮膚或毛細孔收縮,避免熱的釋出;兩相衝突下,生理功能就會紊亂失衡。這種氣溫或氣壓降低的狀況,就是「風邪」的一種。
風邪怎麼會造成皮膚搔癢不適?陳潮宗中醫師指出,中醫有一說法:「風為百病之長」,意思是指「風邪」會引領其他邪氣如寒、濕等入侵體內,產生各種疾病。風性開泄,風邪在中醫觀點屬於陽邪,易搏於肌表,故搔癢生在頭面部,甚至延及全身。
風邪型搔癢分2類!中醫對症調理助改善
尤其是,春季天氣變化多端、早晚溫差大。倘若,未適度添加衣物、做好保暖,相當容易導致風邪入侵,引起「實證」中的「風熱」、「風濕」2類型的皮膚搔癢症狀;使皮膚出現一下這裡癢、一下又那裡癢,癢無定處的窘境。
風濕型患者,皮膚搔癢症狀好發於濕氣重的長夏季節,多見於青壯年。
類型1/風熱型皮膚搔癢
風熱型皮膚搔癢好發於春夏交界之季,通常為突然發生。症狀為皮膚搔癢呈現全身性分佈,有紅色丘疹、團塊或部分融合成一大片;遇熱搔癢加重,遇冷則減緩,皮膚會有灼熱感。治則應以疏風清熱,解表止癢為主,建議以銀翹散調理。
類型2/風濕型皮膚搔癢
此類型者,皮膚搔癢症狀好發於濕氣重的長夏季節,多見於青壯年。多因飲食過多油脂、刺激性食物,或常吃冰冷食品,使體內蘊藏濕氣;再復感風邪,則風濕相搏為患,風盛則癢,故搔抓不止、濕盛則起水皰。
臨床症狀主要為皮膚搔癢,搔抓後起水皰、丘疹,滲出組織液致使皮膚變為糜爛。治則應以健脾利濕,疏風止癢為主,建議以十味敗毒湯調理。
防搔癢症狀惡化!當心「4不」飲食要點
除了提出風邪可能引起的2種搔癢類型,以及建議調理方式外,陳潮宗醫師同時也針對症狀發作期間的日常飲食,提出「4不要點」,提醒大家應盡可能加以忌口,以免導致搔癢、紅腫等不適症狀更為加劇。
【4不要點】
要點1:
生冷、燒烤、油炸食物等易對人體帶來負擔及刺激的食物皆不建議食用
要點2:
中醫認為的「發物(易引起上火、過敏、或令舊疾復發、新病加重的各種食物)」在患病期間也應避免,甚至連發酵類食品在患病期間也不可以碰。譬如,動物內臟、熱性水果(芒果、荔枝、榴槤)、酒精性飲料等。
要點3:
蝦蟹等容易產生過敏原,使人體發生過敏反應的海鮮,也會導致病情加重,需特別當心。
要點4:
具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薑和蒜等調味品,都會引起上火現象,加重便秘等熱毒症狀,不利於病情康復。
「綠豆西米露」的材料有綠豆100公克、西谷米50公克、糖1湯匙(視個人口味增減)。
舒緩皮膚搔癢不適!中醫推2止癢甜湯
至於平時保養,則建議不妨可多吃些有助「滋陰養血」食物及藥材,來加強氣血能調和、促進末梢的血液循環,進而達到改善皮膚乾燥問題的目的。例如,黑木耳、櫻桃、葡萄、番茄、雞蛋、牛肉、牛筋、豬腳筋、雞爪、海帶、紫菜、黑芝麻、核桃等食材;或是,中藥中的阿膠、熟地、當歸、何首烏、枸杞子、山藥、丹參、紅棗等藥材,就是不錯的選擇。
此外,陳潮宗醫師也特別設計了2道有助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潤燥止癢作用,適合發作期間食用的中醫藥膳食療,提供給患者做為平時調理、舒緩的飲食選擇:
★綠豆西米露
材料:
綠豆100公克、西谷米50公克、糖1湯匙(視個人口味增減)。
做法:
1.綠豆用水浸泡1小時;西谷米以常溫水略為清洗,瀝乾備用。
2.將綠豆放入鍋內,再加水蓋過綠豆,用大火煮開。沸騰3分鐘後,轉小火,熬上1小時,加入糖調味。
3.另取一鍋加水煮開,倒入西谷米(水的量是西谷米的1倍左右),煮沸後轉小火,邊煮邊攪拌,以避免沾鍋。
4.等到西谷米呈透明狀時,用篩子濾掉水,放到冰水中冷卻;再把水瀝乾,倒入置涼的綠豆湯中即可食用。
作用:
利水消腫,清熱解毒。
★銀耳桂棗飲
材料:
白木耳20公克、紅棗30粒、乾百合40公克、茯苓40公克、桂圓40公克、冰糖適量。
做法:
1.白木耳洗淨、泡水,去除蒂頭;紅棗洗淨去核;乾百合洗淨泡水備用。
2.將所有材料加適量清水煮滾,再轉為小火煨煮,最後冰糖加入後攪勻,即可食用。
作用:
滋陰補血、去濕潤燥止癢。
【中醫師小叮嚀】:
除了適度食用上述2款甜湯來調理外,陳潮宗中醫師提醒,日常生活保養更是不能馬虎!應加強維持皮膚滋潤,並減少角質層的水份及脂肪散失。洗澡時避免使用肥皂,以及使用太熱的水洗澡,並盡量減少沐浴之次數,以免水分及脂肪因熱而過度流失。
此外,為了避免皮膚水分的蒸發,應當提高室內濕度,尤其用冷氣機時可使用加濕裝置,或在室內放置一盆水,以保持室內溼度並降低溫度。倘若,皮膚真的非常乾燥,不妨可適度敷用一些油性化妝品或乳液,形成一層薄膜,防止水分蒸發,來達到滋潤、改善皮膚乾燥症狀的目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