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天府,理陰陽,但願善遷惡改,一道修真消末劫」
「巡狩間,分黑白,非因紙獻錢燒,百般貢媚免灾殃」。
一位目不識丁的農夫,從人群中走出來,拿著鋤頭在地上寫道。讓坐轎狹路相逢不肯相讓諸羅縣縣令,狀拱手鞠躬,請罪道左。
這發生在嘉慶25年(西元1820年)的傳奇事件,到現今還令人嘖嘖稱奇。
是那位神明的神威,能讓一位不識丁的農夫,可以寫出如此詞句?是什麼樣的靈感,可以讓縣令願意退道請罪?
- 五府千歲 從那來?
明朝末年的一個晚上,數十名漁民正在南鯤鯓沙汕上捕魚,忽然從海上飄來一陣鐘鼓管弦的樂聲,並且出現一艘三檣的大帆船,緩緩駛進南鯤鯓灣。隔天,這些漁民一齊到港口看個究竟,結果只看到一艘破舊的小船停在岸邊,船上只有一塊木頭寫著五位千歲和中軍府,這一塊木頭後來成了威鎮全台的王爺……。
- 第一次建廟
第一次建廟 相傳是建在南鯤鯓沙汕,地理風水上屬於「浮水金獅活穴」。那裡有三件寶物:一、白榔樹 二、白馬鞍藤頭 三、烏金石 也奠定了「五府千歲」在南鯤鯓的信仰基礎,後來被和尚及荷蘭人給破壞…。
- 第二次建廟
「早在渡海來台時,就已看中此地,並埋有銅錢為記 」;雙方各說各話,喋喋爭論,互不相讓,雙方展開大戰,神兵和鬼互相廝殺,其時,每當午夜,槺榔山一帶,愁雲漠漠,飛砂走石,有時發生萬馬……。最後佛祖出面,請天上聖母和學甲慈濟宮保生大帝出面協調,雙方訂下契約:………。
- 事情還沒完,狀況是一波又一波,考驗著「神」和他的信徒。
日據時期,「囡仔公」被洪水沖垮;問題在廟後的急水溪氾濫成災,直接影響到廟地的安危,並使得廟和北榔山幾乎隔離斷絕,往來只能依靠排筏,,,,,,,,。
五王的建廟過程,可謂千辛萬苦,一道道的難題,一題一題的解,道心不退堅持到最後,終有今天的「王爺總廟」的稱號。
不是只有人在創業或工作的過程會碰到困難,神明也有,但 祂用實際的行動告訴你我,路是堅持不放棄走出來的。
- 爭廟地時的佚事
昔時,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和萬善爺囝仔公為爭執廟地暨香火之事,中壇元帥幫到取後自已出事,致使代天府沒有奉祀中壇太子。
- 五府千歲是誰?
王爺公俗稱千歲,共有三百六十位、一百三十二姓,在台灣有九十幾個姓。其中五府千歲的王爺就有:蘇、王、梁、秦、蔡;李、吳、池、陳、伍;池、邢、金、何、馬;溫、白、紀、范、雷;朱、岳、韓、金、伍等不同組合。
南鯤鯓的 五府千歲,為 李、池、吳、朱、范 五位王爺。對於這五位王爺有人是這麼介紹五府千歲的
大王好日子、二王好潮水、三王好地理、四王好籤詩、五王好脈理 五王各司其職。
大王 李府千歲(聖誕為農曆四月二十六日…………。
- 吳三王 大發神威 蕭壠除妖
佳里舊名蕭壠,昔時小廟林立,竹籔繁茂,叢篁遍遍,排水不良,蚊蟲滋生,瘧疾猖獗,人丁日損。當地有句俚諺「溴腳烏綠肉,不是南勢就是三五甲」。日本佔領臺灣時,曾屠殺數千無辜於甘宅地方,冤鬼怨魂,無不作怪。
古老的傳說中,甘宅的竹籔,………。
- 「五百力池王」稱號的由來
自古傳頌南鯤鯓 池府千歲『好潮水』,意即潮起潮落時辰勝算,一利討捕良機,一利出海安全,因此,臺灣南部沿海,崇奉池府千歲者信眾眾多。
有一年,布袋嘴『庄中有公眾事』未能解決,經神明指示,一定要迎請南鯤鯓池府千歲蒞臨方能處理。古人傳統,池府王爺英烈力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