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竹市原來是台灣原住民平埔族道卡斯族的美麗故鄉,道卡斯族族人稱這美麗故鄉叫做「竹塹」。「竹塹」是海邊的意思,因為原住民原來一直在新竹的海邊活動,然後再由香山沿海一帶,向東北方向,逐漸開發我們整個新竹平原—竹塹社。

 
 
 
        三百年前,漢人王世傑移墾竹塹,是第一個來到新竹的閩南人。他以新竹第一街(舊稱暗街仔,在今天東前街36巷)為圓心,以漢人的方式開墾耕種,今日新竹地區大半的農田都是當時開發的。
二百五十年前,客家人徐立鵬帶領客家族人來到竹塹,由於平地都已經被閩南人開墾殆盡,客家人只得往山邊發展,一方面要用血汗與原住民爭地,一方面要用相當的心力解決山坡地水利不便的困境,開墾之路,艱辛慘絕不在話下…。
        同時,為抵禦外侮,清朝時開始在城邊興建城牆,第一次興建的城牆是一片以竹子圍繞的竹子城。
        經過三十年,竹子城漸漸腐壞,西元一八○六年,新竹城有了第一道土牆。
        再經過二十年,就是一百七十年前,土牆改為磚牆,並開挖護城河。今天新竹市的東門城及東大溝就是當時興建的。而東門城是四個城門中,唯一保留下來的城門!
        嚴格地說,新竹市已經建城一百七十餘年,是北台灣最早開發的城市。
 
 
 
 
 
 
 
 
 
 
 
 
      
 
   
 
        西元一七四八年,王世傑贈建城隍廟,所以新竹市城隍廟已經二百五十餘歲了,在當時,是全台灣最大的城隍廟。新竹市的城隍爺很特別,他是一個娶某的城隍爺,除了夫人之外,還有兩個兒子。在城隍廟後殿即奉祀著城隍爺夫人。
        在清光緒時,因為城隍顯靈,幫助清廷平亂有功,而獲頒「金門保障」一匾,目前懸掛在正殿上,因此城隍爺被當作「獎善懲惡」的正義之神,香火鼎盛的程度可以用「新竹城隍、北港媽祖」來形容。
        由於香火鼎盛,城隍廟廣場自然形成人群聚集之地,漸漸地,「小吃廣場」就成為城隍廟另一個面孔,古蹟與草根交織而成的飲食文化,成為城隍廟極其特別的景致!
 
 
 
   
        鄭用錫是新竹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在一八二三年高中進士,是當時台灣第一個以台灣本籍考中清朝的進士,因此被稱為「開台進士」。
        鄭進士除了書讀得好之外,最主要的是他還相當熱心公益、仗義輸資,一輩子義助他人,在建廟、修橋、賑飢等工作上不遺餘力,所以頗受新竹鄉里的愛戴。死後,墓園就成為大家緬懷故人的重要地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來自風城 郭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