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很多民眾常會認為,紅肉攝取過多會讓體質變酸,也較容易發生癌症,台大醫院北護分院營養師石慧玲表示,這是錯誤的觀念,反而是時常大魚大肉者,因體重增加而變得肥胖,肥胖與癌症才有關連性。

高蛋白的肉類屬於酸性、蔬果屬於鹼性、乳製品等則屬中性,石慧玲表示,身體內有平衡的機制,只要飲食均衡,身體就會自己調配酸鹼值。喜愛燒烤、油炸物者,再加上蔬果的攝取量不足,則容易有大腸癌。

吃紅肉是不是對癌症病患比較不好?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賴怡君表示,就營養價值的觀點,肉類含有豐富的鐵質、磷、維生素B12、鋅、維生素B1的營養價值,沒有種類的好壞分別,應均衡足量攝取,避免某些必需胺基酸的缺乏。

台灣癌症基金會表示,人體內的酸鹼環境對健康有很大的影響。血液與組織液的正常酸鹼度範圍是pH7.35-7.45。隨著年齡增長,腎臟機能降低,人體排除酸的能力也減弱,因此需注意到飲食中若含有較多的生酸食物,也會增加體內酸的負荷。

食物中增加腎臟排酸負擔的成分有蛋白質、磷、硫、氯等,生鹼的成分有鈉、鉀、鎂、鈣等陽離子。根據這些成分的含量,可以估計每一種食物的腎臟酸負荷量(PRAL)。各類食物的PRAL值分佈範圍分別是:穀物類3.3~8.2,油脂類-0.5~0.6,魚類6.8~10.0,肉類6.7~11.6,乳酪8.7~34.2,蛋類1.1~8.2,蔬菜類―0.4~-5.2,水果類―1.0~-6.5;其正值越高表示生酸越多,負值越高表示生鹼越多,可見蔬菜水果是主要的生鹼食物。

身體血液循環、心肺功能不好,局部可能偏向酸性狀態。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身體中的廢棄物、代謝產物以酸性物質居多,一旦心肺功能、血液循環較差,這些廢棄物、代謝產物很容易堆積於局部組織,不易排出,這樣便可能影響到局部酸鹼性。

何一成醫師分析,身體各部位酸鹼需求不同,並非全身酸鹼度都一樣,舉例來說,胃部環境較酸,正常酸鹼值(PH值)為一到二之間,這樣才能有效殺死細菌、外來威脅,皮膚則呈現弱酸性,酸鹼值約為五點五左右,陰道也是偏酸,酸鹼值大約在四左右。血液則呈現微鹼性,酸鹼值約在七點四上下。

何一成醫師指出,許多蔬菜、水果含鉀離子等,偏鹼性,而肉類、脂肪、澱粉等食物多帶有磷、硫等成份,偏向酸性。身體雖然自己會調節各部位酸鹼值,不過如果常大魚大肉,營養不均衡,身體調節酸鹼度時就會顯得更加費力,需要花更多力氣才能達到平衡。有時酸鹼值雖然在正常範圍,但可能稍微偏酸或偏鹼,想維持身體酸鹼平衡,最重要的是要均衡飲食,補充足夠的蔬菜、水果。如果都不吃蛋白質、澱粉,對身體也很不好。

除了飲食,睡眠不足、運動量太少、情緒過於緊張、自律神經失調都會影響身體周邊血液循環,長時間下來,身體機能便容易失去平衡。整體生活型態都得做調整,身體才會健康。

5587150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來自風城 郭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