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府千歲-林披
『林府千歲』公諱披,安茂彥,萬寵公次子。年十五,手抄六經、子史千餘卷。唐天寶十一年,年二十歲,明經擢第,為將樂令,遷漳州刺史、禮州司馬、康州刺史,貶臨汀郡曹椽,改臨江令,〈臨江〉地多山鬼,作無鬼論,竟不妖。奏授臨汀別駕知州事,風流人化,治聲聞闕下。御史李奚栖筠奏授太子詹事、蘇州別駕,賜紫金魚袋,上柱國解綬四十年。〈公〉志尚清潔,寵辱不驚,廣帥薛景公奏授瓊州都督不受。故相國常袞曰:林君出處,猶龍所居,有‘青龍白雀’之異。子九人,同時為刺史。寶慶元年,以〈其子〉蘊恩贈陸州刺史。與夫人鄭氏、陳氏、朱氏墓在興化城西北仁德里,澄渚後壟之原,坐癸向丁穴,名三台拱曜。
相傳在某一個朝代,『林府王爺』擔任宰相時,全國人民平平安安、風調雨順,上至天子,下至百姓,人人都非常尊敬林宰相,後來皇帝在臨終前,把才十九個月大的太子交給宰相,希望全力撫養、輔佐小太子,把他教育成人。十八年後,太子登上王位,為感念宰相養育之恩,於是建王爺廟〈忠臣廟〉,供後人景仰。福建沿海地區的居民,也十分虔誠的祀奉林府王爺,因為當年他們的祖先渡海台灣時,也祈求林府王爺一路保佑,才能平安來到台灣。
林府千歲神格背景對信眾而言一直是迷,該如何完成它呢?首先,應該從台灣地區林府千歲廟宇尋找蛛絲馬跡;其次,請示千歲本尊同時在聖像前以擲筊為憑;最後,尋找古籍文獻記載。三者共通其可信度將更具說服力。 千歲降駕時自云:「吾乃唐朝時也,福建有祖庭。」據此聖駕前擲筊為憑,直至請示「唐天寶年間林披公」時,連擲得十三個聖筊作⋯⋯證明。
依據中央研究院社會院研究員瞿海源先生的著作,《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宗教篇〉記載:「福建宮林王爺,宮址位於台中縣南寮村中沙路41號,創立於乾隆中葉。」 乾隆年號,自西元1736~1795年,距今已有216~274年,可見林府千歲信仰在台已有兩百多年歷史。 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新校本《二十五史》〈新唐書〉、二十五史編刊館編《二十五史》〈唐書〉、林靖寰《蕉嶺臺灣五全林氏族譜》以及清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電子書等文獻記載林披公史跡,經蔽宮整理歸納之後所得結論如下:林茂傳五代之後是林萬寵公,正值唐玄宗時期,林萬寵為官,官階為饒州太守,生有三個兒子,名字分別是林韜、林披、林昌。
從此林氏在唐朝歷史上,分二大家派。一為林萬寵的長子林韜,林韜傳林尊,林尊傳至第三兒子林攢。林攢泉州莆田人,因孝稱名,唐德宗因而感動,特頒雙闕旌,表揚門楣,其家族因稱「闕下林家」;二為林萬寵次子林披,天資聰明,於十五歲時就能手抄六經百家子史千餘種,唐天寶十一年時,年紀僅有二十歲,以明經擢第授。品德高潔,寵辱不驚,當廣帥薛景公又上奏,授都督職位,謙虛不肯接受。當時相國常袞曰:「林君出處猶龍所居,有青蛇白雀之異」。林披所生子九,人人官皆刺吏,歷史上史稱「莆田九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