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痛風的歷史

 
晚年患上痛風的英國諷刺漫畫家詹姆斯·吉爾雷筆下的「痛風」

痛風古稱「王者之疾」、「帝王病」、「富貴病」,因為此症好發在達官貴人的身上,如元世祖忽必烈晚年就因飲酒過量而飽受痛風之苦,使他無法走路和騎馬領兵上陣。頗為有趣的一點是在歷史上,患上痛風曾一度被認為是一種社會嚮往的疾病,因為只有達官貴人,有權有勢的上流社會人士才有機會患上痛風(高尿酸飲食多數只有富人才負擔得起)。此外,亦有認為痛風的發作是可預防癱瘓和中風等更嚴重的疾病[1]

「痛風」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醫學典藉裡,因其疼痛來得快如一陣風,故由此命名。古代又稱「痛痹」,明朝虞摶所著醫學正傳云:「夫古之所謂痛痹者,即今之痛風也。諸方書又謂之白虎歷節風,以其走痛於四肢骨節,如虎咬之狀,而以其名名之耳」。

世界其它地方亦有痛風疾病的古代紀錄,如西元前2640年,埃及人的身上已經發現有痛風引至大拇趾關節病變。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稱痛風為「不能步行的病」,並指出痛風是富者的關節炎,而風濕則是貧者的關節炎。在他的《格言》(Aphorisms)中,他對痛風下了以下的結論:「太監不會得到痛風,女人在更年期以後才會得到痛風,痛風的發炎在發生後40天內就會消退,痛風在春秋兩季較會發生。」[2]

西元三世紀,羅馬醫師蓋倫首次描述痛風石(尿酸鹽)。痛風英文字「gout」是約在西元12世紀由一位名為Randolphus of Bocking的修士。這個字是由拉丁文gutta來,是一滴的意思。以當時中世紀的醫學概念「四體液説」,痛風是被認為關節的部位多了惡毒液體[2]

00001550405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來自風城 郭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