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Q:為什麼網路上只能找到自然醫學在解釋血糖震盪,而醫學書不會講這東西呢?

 

 

先講答案:沒有存在的東西(血糖震盪)當然沒有人會去講啊。

 

 

 

 

 

在正常人中,除了飯後的血糖有波動外,空腹時的血糖是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範圍內。空腹時的血糖是靠著肝臟將脂肪酸、氨基酸,以及儲存的肝糖等能量,轉換成葡萄糖,提供身體其他器官作為能量來源。

 

 

當血糖高於70mg/dL以上後,身體的胰島素會開始分泌,來抑制肝臟的葡萄糖新生,使肝臟不會製造過多的葡萄糖,同時會造成血糖上昇的昇醣素也會跟著減少。而當我們攝食之後,急速的血糖上升,會讓胰臟的胰島細胞先快速釋放已經做好備著的胰島素,接著大量生產胰島素,讓升上去的血糖下來。

 

 

當血糖低於70mg/dL以下時,身體會減少胰島素的分泌,同時會增加昇醣素的分泌,如果血糖持續下降,接著腎上腺素、皮質素、生長激素,會被刺激分泌,交感神經也會被刺激,讓人覺得不舒服而主動去找尋食物。 而上述的控制機轉,也會因人而異,正常年輕女性的空腹血糖有可能低到50mg/dL而沒有任何不適。

 

 

許多人會誤解的是,只要有肚子餓,發抖,頭暈,冒冷汗,就叫低血糖。事實上並不是,那只是肚子餓的正常身體反應。一般人在肚子餓的狀況下,就會有上述症狀。在一般正常人的低血糖,必須符合:

 

 

 

臨床上有典型低血糖症狀。

 

測量到低血糖數值。

 

給予含糖食物後,血糖正常後,低血糖症狀改善。

 

 

 

 

 

 

 

 

這三個條件都符合,才叫低血糖。反覆低血糖時,也不是考慮去改變飲食,而是要診斷是否有疾病產生,譬如說糖尿病前期、胰島素瘤、慢性發炎的疾病等等。反覆低血糖不去診斷治療而是去改變飲食,真是蠢到爆的做法。

 

 

在糖尿病患者,上述的控制血糖機轉是失靈的,當血糖過低時,胰島素沒有辦法適時減量,昇醣素無法適時增量;血糖過高時,胰島素的分泌和作用效果都無法隨著身體需求而增強,而昇醣素又不會適時下降,導致血糖波動大。在醫學上,這種狀況叫血糖變異度(Glucose variability)大。

 

 

在一般正常人,血糖藉由複雜的控制機轉,維持在穩定的範圍內。因此在正常人中,並沒有所謂的血糖震盪。只有糖尿病患者,才會因為血糖波動過大,造成預後變差的情況。所以,在正常人中講血糖震盪,真的是很無聊的一件事。

 

 

在飲食過後的血糖波動程度,並不是看你吃多少碳水化合物,而是看你吃的碳水化合物種類。很簡單的一個粒子,同樣是吃一匙的米煮成的白飯和粥,一樣的熱量,一樣的碳水化合物,但是兩者對血糖的影響卻是不一樣。粥在烹煮過程的水解作用,使澱粉的比例下降。

 

 

因此粥會讓血糖急速上升,而白飯相對不會,即使兩者的總量是一樣的。這種觀念,在營養學和醫學上,叫做升糖指數(Glycemi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來自風城 郭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