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1772833.jpg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今天表示,1名65歲男子日前因經常性胃脹及不舒服持續2、3個月而就醫,檢查發現1顆3公分的黏膜下腫瘤,病理化驗結果是「胃腸道基質瘤」。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肝膽腸胃外科醫師黃俊傑表示,胃腸道基質瘤是胃腸道惡性肉瘤中最常見的一種,腫瘤細胞是從胃腸壁中控制胃腸蠕動的細胞演變而來,主要成因是細胞的基因突變所引起。

 

他說,胃腸道基質瘤大多數發生在中老年人,平均年齡約60歲,男性比女性稍多,台灣每年超過300人罹患,其中50%至70%發生在胃,20%至30%在小腸,其餘10%至20%發生在食道、大腸直腸及腹腔內。

 

黃俊傑指出,通常患者的症狀與腫瘤大小和腫瘤位置有關,主要是胃腸道出血、腹痛,但大部分患者在初期是沒有症狀的,主要的診斷需要靠內視鏡或電腦斷層,形態上的表現是胃腸道黏膜下的腫瘤。

 

他說,胃腸道基質瘤主要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但不需要做大範圍的淋巴結清除,因此若腫瘤不大時,可進行腹腔鏡等微創手術,由於化療及放射線治療效果不佳,若是無法切除或是已轉移的患者,可以使用標靶藥物來治療。

 

黃俊傑建議,罹患胃腸道基質瘤或是健康檢查懷疑有胃腸道黏膜下腫瘤者要及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他指出,若是已經接受過手術,也應接受定期的追蹤檢查,剛完成手術者建議3個月追蹤1次,手術超過1年者至少要每年追蹤1次,因為即使是極低風險的胃腸道基質瘤,在手術切除後仍有復發的可能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來自風城 郭進 的頭像
    來自風城 郭進

    專業醫師提醒冬令進補要適當 以防中風

    來自風城 郭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