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一定得靠民眾生病才能賺錢嗎?衛生署長楊志良有了健保新點子「論人計酬」,由大醫院帶頭組成醫療群,認養區域內的民眾,一年下來民眾申請健保給付只要比前年低,結餘款可充作醫療群紅利,如此民眾擁有健康、醫師不必忙翻天看診也有錢賺,相關計畫預訂明年初開始試辦。
楊志良昨天在衛生署網頁「署長心靈饗宴」專區,公開提出「以民眾健康為導向的論人計酬方案試辦草案」,據瞭解,目前已有北區一家、南區兩家醫院在草擬計畫書。
署長提出的構想,署立醫院理所當然率先被點名。主管全國廿八家署立醫院的衛生署醫院管理委員會執行長黃焜璋說,目前已有台北、桃園、基隆、屏東等五、六家署立醫院在進行可行性評估,「這是很不錯的idea,執行上應該沒問題。」
楊志良說,醫師的使命應該是要讓民眾更健康,如果民眾愈少生病,醫生收入就變少,這樣的醫療制度讓人錯亂。論人計酬就是希望醫院及醫生只要預防保健做的好,也能獲得應有的回饋。
高雄市愛仁醫院院長謝武吉認同這理念,因愛仁醫院與高雄榮總合作近一年,採取的就是類似模式。例如高榮院長級名醫會到愛仁兼診,提高愛仁醫療品質;而愛仁轉診病人到高榮接受高階檢查,健保額度則算愛仁的。
謝武吉強調,論人計酬制度要成功,一定要落實轉診制度,同時建立整體醫療群的品牌形象。
楊志良形容,論人計酬就是要讓民眾「用腳投票」,醫院無論是單獨做,或是與地區醫院、基層診所結盟,只要能留得住病人,就有錢賺。
全民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則表示,論人計酬與健保剛推動的整合性照顧計畫,以及推動多年的家醫制度,無論對象及目標都明顯重疊,衛生署與其不斷推新計畫,不如花點時間好好檢討那些行不通的計畫,滕西華更擔心,醫療群選定須以行政區域為單位「全包」,不能挑病人,屆時同一醫療群的醫院、診所間如何拆帳,鐵定喬不攏,且此制度將會讓「院前診所」現象大復活。
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究發展組副組長黃經祥則說,只要能讓民眾更健康,又不增加健保總額,醫院及醫生就會獲得回饋。目前看來論人計酬方案就是朝這個方向推動,故醫改會原則支持,不過執行細節仍須民間團體的持續監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