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口腔癌患者,9個愛嚼檳榔!根據衛生福利部103年國人死因結果顯示,口腔癌位居十大癌症第5位,每年有超過2700人因此死亡。專家表示,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檳榔列為第一類致癌物,但國內9成口腔癌患者有嚼檳榔的習慣,民眾要遠離口腔癌的威脅,首要之務還是先與檳榔說再見吧!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檳榔列為第一類致癌物。( 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主任侯勝博表示,口腔癌成因主要有兩個:一為基因的變異,二為後天環境的影響。基因的變異並非全是遺傳,也可能是後天長期受刺激而導致基因變異,產生細胞變性。
嚼食檳榔不但會增加初次罹患口腔癌的風險,研究顯示,若罹患口腔癌後繼續嚼食檳榔、抽菸、喝酒,會讓口腔癌再發的機率增加,而且得到第2個、第3個,甚至第4個口腔癌(即所謂的多發性口腔癌)的機率也會大幅上升。
預防口腔癌上身 3步驟快做筆記
侯勝博醫師表示,預防口腔癌有3個步驟,包括:
第1步:戒檳榔、不抽菸、少喝酒。
第2步:均衡飲食、多攝取蔬果,少碰醃漬或久放的魚類、肉類,以減少初期癌變的機會。研究顯示,每天多一餐吃新鮮水果,可降低一半罹患口腔癌的風險。另有許多罹患口腔或喉部白斑的病人,在規律的飲食攝取下,其白斑可以減退或完全消失,降低口腔癌變的機會。
第3步:平時注意自我口腔檢查和定期做口腔癌篩檢,必要時可藉著藥物阻止癌前病變的產生,甚至可以使癌前病變恢復正常。
均衡飲食、多攝取蔬果,可以降低罹患口腔癌的風險。
癌篩結果呈陰性 不代表一輩子與口腔癌絕緣
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黃茂栓表示,口腔中有多種的惡性腫瘤,皆統稱為口腔癌,其中又以鱗狀上皮細胞癌最為普遍。患者早期常會出現無痛的腫塊,表皮可能有破皮或裂開的傷口,因為沒有疼痛感,所以常常會被忽略,或不被在意而導致延誤就診。
根據台灣癌症登記資料庫統計,101年口腔癌年齡別發生率以50至64歲的民眾為最高,此年齡層的民眾,應加強落實自我口腔檢查。有嚼檳榔習慣的高危險群,更應接受口腔癌篩檢。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篩檢結果呈現陰性,並不表示之後都不會罹患口腔癌,有嚼檳榔習慣的「紅唇族」還是要定期去接受篩檢,才能及早發現癌前病變,及早接受治療。而口腔癌治癒後,約有20%至30%患者會在口腔黏膜附近發生新的病變,且復發多在治療後2年內發生,因此術後2年的定期追蹤檢查十分重要。
杜絕檳榔危害健康!消基會:政府應推動檳榔防制法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則認為,檳榔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甚鉅,政府應比照菸害防治法,儘快推動檳榔防制法,建立檳榔健康福利捐課徵法源及調漲機制,強制業者在檳榔販售的包裝上增加健康警示圖文、完整標示主成分及添加物,禁止任何人提供檳榔給青少年,並限制在公共場合嚼食檳榔。至於靠種植檳榔維生的農民,政府也要積極協助檳榔園轉作其他的可替代經濟作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