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171821_819676878097711_1139829670355609048_n  

內每一天有123人死於癌症 國內患有大腸激躁症的患者多達百萬人 你有症狀嗎?
腹瀉及便祕交替發生、或解不乾淨、或腹脹等,病患都應提高警覺,有可能大腸癌。

大腸激躁症 5年內得大腸息肉,大腸息肉就是大腸癌,由於大腸息肉已被證實是大腸癌的前兆,這份研究更是首度證實大腸激躁症是大腸癌的致癌因子之一。

大腸息肉是大腸黏膜表面不正常增生的腫起組織,其中1公分以上的腺瘤性息肉癌化風險高,若不及早處理,多數會轉變成大腸癌,但只要切除大腸息肉,就能有效避免癌症發生。

這份研究報告由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指導,已刊登在上月剛出爐的英國癌症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是國內首篇大腸激躁症盛行率研究,並證實大腸激躁症會提高大腸息肉的風險。

國內患有大腸激躁症的患者多達百萬人,但病患大多當作是「壓力造成的拉肚子」,從未想過背後隱藏的癌症風險,過去醫界雖認為兩者之間有相對的因果關係,卻沒有實際的數字證明,而透過這份研究結果,能讓臨床醫師、病患更加警覺自己腸道排泄習慣改變帶來的風險。

台灣每10位成人中,就有1位是腸躁症患者,大腸激躁症與大腸癌的症狀極為類似,都是腸道症狀出現明顯改變,許多患者第一時間都會認為自我診斷為大腸激躁症而忽略,「往往發現大腸癌已是癌末,往往治癒的機率偏低。」

台灣人愛作吃、醃漬物品(糖或是鹽)沒有菌種發酵,但這些食物在、時間、溫度的交替作用下,就會出現致癌成分進而導致病患罹癌,除了呼籲民眾少吃這些東西外,他也建議,多攝取像新鮮番茄、木瓜、鳳梨、香蕉、深綠色蔬菜等食物,不僅能抗氧化,也能清理腸道。

另外提醒大家,晚上睡前4小時,最好不要讓腸胃出現過度飽足的情況,避免食物在腸道內囤積過久,也會誘發癌症。

若糞便出現暗紅色潛血、排便習慣突然發生轉變,都有可能是大腸癌前兆,但也無須過度恐慌,大腸鏡篩檢,透過定期追蹤,就能降低罹癌的風險。
圖片資料來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來自風城 郭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