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價漲、菜價漲,經濟成長卻趨緩,經濟大敵- 停滯性通膨會不會在台灣出現?看去年的數據, 危機已經浮現!
一般來說,「通膨」不但不是毒蛇猛獸,如果是需求面(消費熱)帶動、或是供給面(薪資成本上揚)拉抬造成的通膨,就算百姓實質所得縮水,但因為經濟有成長或是薪資有增加,通膨會漸趨無感,甚至反過頭來刺激消費!相反的,若是通縮,雖然會導致蕭條、名目所得會減,但因物價下跌,若國民整體財富水平處於富裕情況,隨貨幣購買力愈來愈大,也不是絕對的災難,例如日本雖經20年通縮,仍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富國。
停滯性通膨則不是如此!停滯性通膨是「經濟」和「個人所得」均疲弱不見增長,物價卻如熱水不斷沸騰,實質所得增速因為追不上通膨,老百姓痛苦指數馬上飆高,1970年代美國因為石油危機導致惡性通膨就是最佳例證。
在過去1年,台灣通膨率(消費者物價指數)來到1.93%,不但比1年期平均定存利率1.36%高(顯示台灣已呈負利率),更超過1.13%的年度經濟成長率(國內生產毛額),這樣的數據已經露出停滯性通膨徵兆, 幸好失業率仍保持相對低檔,意味台灣不算真的陷入停滯性通膨,僅是徵兆初露,還能亡羊補牢。
要讓台灣脫離停滯性通膨危機,下列3方法可收速效,而政府只要對「基本工資」和「匯率」兩項工具下手,就能見效。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