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1233001.jpg  多發性骨髓瘤發病時,常讓人誤以為是骨鬆骨折,骨髓移植治療後又易復發。高雄長庚醫院展開口服藥臨床試驗,測試毒殺癌細胞及免疫調節療效,希望病患延長生命活得有品質。

 

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王銘崇指出,台灣每年大約新增350到400個多發性骨髓瘤病人,病人從化療、骨髓移植治療、後續藥物控制,平均3到4年復發時,已經把沙利竇邁、標靶注射藥等可用藥物都用盡了。

 

高雄長庚醫院收治100個復發病患,將要試驗口服新藥療效,新藥具有雙重藥理作用,分別是抑制腫瘤血管新生以及免疫調節作用,患者每個療程服藥3週、停藥1週,下個療程周而復始,預計要持續追蹤2年半到3年,才有最終結果。

 

國際多發性骨髓瘤基金會日前公布美國研究顯示,病患骨髓移植後分組追蹤2年以上,口服新藥治療組的存活率是90%,高於安慰劑組的83%。類似實驗搬到台灣進行,高雄長庚想要了解,種族差異會不會影響藥效、劑量與副作用。

 

多發性骨髓瘤是骨髓內出現異常漿細胞的血癌,症狀是下背痛、骨頭痛等。王銘崇說,許多病患者都上了年紀,以為是骨質疏鬆、坐骨神經痛、退化性關節炎等,進一步檢驗是否血中鈣離子濃度偏高、貧血、腎功能低落,即可以鑑別診斷。

 

王銘崇也看到50歲出頭的患者,從病程推估,病根在年輕時就埋下,為何中壯年就被這種容易復發的血癌纏身,原因不明;由於一般體檢不會特別檢驗血中總球蛋白值的異常警訊,因此容易錯失早期發現的機會。

 

病患在骨髓移植、藥物治療後,一路過關斬將。王銘崇形容,過去患者以為得了這種癌症,註定活不久,現在是延長賽,以前只能忍受藥物帶來的手腳刺痛、麻木、疲倦、腹瀉或便秘等周邊神經副作用,現在有較少副作用的新選擇。

 

鑑於部分患者在診斷前,曾經腰痛背痛,碰一下、推拿一下疼痛不堪,甚至骨折,或是莫名原因腎功能衰竭。王銘崇提醒有類似情況的民眾,應該去照X光了解骨頭是否出現異常空洞,到血液腫瘤科做進一步診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來自風城 郭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