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於11月29日召開,全球矚目的會議也象徵地球暖化的嚴重性。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指出,臺灣在暖化、海平面上升的效應下,會產生嚴重的災害,但若能提早因應,仍是能降低受創的程度。
汪中和今(6)日特別蒞臨「新頭殼」網站主講「全球暖化」議題,讓大家一同來面對氣候變遷下衍生的問題、關心自己身處的環境。
在世界各地,除了巴基斯坦今年發生百年來最嚴重的水災,侵襲俄羅斯的熱浪也是千年紀錄以來,最糟糕的一次,讓境內數百起泥煤田及森林火災持續延燒。
對台灣而言,氣候變遷所引發的災害癥兆也逐漸浮現,汪中和先舉今年影響台灣最嚴重的兩次災害為例,分別是919高雄大淹水以及10月份的宜蘭蘇澳大淹水,他提到,這幾年異常的氣候變化加劇,不論是全球或臺灣都是如此,尤其是暖化後的氣候變化特點是更加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日趨極端。
而臺灣5都選舉剛剛結束,汪中和表示,未來5都的政策規劃應該慎重考慮土地規劃和建設等問題,因為在5都中,台南和高雄兩市位在沿海,海平面上升會淹沒部份市區,而台中因為八卦山和大肚山阻擋,受影響不大。
至於位於台北盆地的台北市和部份的新北市,汪中和認為,所受影響會最大,若是暖化問題不能舒緩,未來台北盆地可能完全消失,政府甚至要考慮遷都等問題。其他如宜蘭地區,也將會是被淹沒的重點區域。
海平面上升將對低漥及海岸地區形成直接且嚴重的威脅與損害,汪中和也指出,高鐵行經的雲林縣,在土庫鎮和元長鄉地區近幾年下陷嚴重,下陷區域離高鐵線僅有5公里的距離,而且還在擴大中,未來勢必會影響高鐵的營運和行車安全。
在台灣整體的氣候上,汪中和說,百年來年均溫已上升1.2度,尤以近20年來上升速率最快,日夜溫差自1970年後就大幅減少約15%,日間高溫變化較小,但近20年來,上升速率增加,夜間低溫持續上升的趨勢明顯,相對溼度也逐漸降低,夏天也越來越長、越來越熱。
汪中和指出,我國高喊節能減碳政策的同時,排碳量卻逐年上升,像丹麥、瑞典、英國德國等都是逐年下降,台灣的能源問題是面對氣候暖化最大的弱點,我國必須降低石化燃料的比例。
對於我國的未來,汪中和認為「並不一定非常悲觀」,暖化問題無法完全解決,但可以舒緩,而因為臺灣的山脈多,即使全球冰層都融解、海平面大幅上升,有2/3的地區也不會被淹沒,所以,要將台灣建設成一個方舟島,在能源、糧食、公共衛生、水資源等方面都能滿足自己所需,進而還能幫助周圍有需要的國家。
而根據暖化的威脅,我國政府和民眾要作好準備,汪中和提出3點因應,包括:前瞻預測、因應減緩和適應調適,從深入分析環境和氣候對我國的影響,並讓民眾瞭解天然災害的訊息;發展綠能科技,調整生活方式,建立節能低碳、充分使用資源的社會,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育;最後要遠離危險易受災的地區,遷出未來會被淹沒的海岸區,加強防災、救災體系的連繫與運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