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2717962_998555883533376_5115026510221707964_n  東石塭港三朱王壇進香傳奇》
每年農曆正月17日,東石香塭港三朱王壇皆受神明指示,擇定此日前來南鯤鯓代天府進香,該進香團充滿著許多信仰傳奇性,一、信仰範圍在塭港頂庄10多戶信徒組合;二、主祀南鯤鯓代天府的四王朱府千歲為該壇主神;三、每年進香添油香為 南鯤鯓代天府 歷史記錄之最;四、至今唯一保持過爐回駕時,信徒跪伏於大廟埕,接受躦轎腳加持以祈福消災解厄之傳統習俗。
「三朱王壇」位在塭港「頂庄」,主祀南鯤鯓代天府的四王朱府千歲,初由陳、張、蔡等10多戶所共祀,初期以「跋爐主」輪祀,直至1996年張明輝家族始奉獻其宅為神壇,從初祀到現今都充滿傳奇。
頂庄舊稱「碇網寮」,因初墾時期以「牽碇網」為主要漁業形態,故名,多陳、蔡兩姓,陳姓來自中國福建泉州「同安縣西門嶺街」,尊陳己為開臺祖;蔡姓則有「布袋蔡」和「箔仔寮蔡」兩支,以保安宮為公廟,「三朱王壇」則屬於角頭廟性質。
「三朱王壇」的朱府千歲之祀,約始於20世紀初期(日大正、昭和年間),當時塭港「遭瘟」,死、病多人,庄人大驚,鎮日惶惶不安,其時有庄紳陳鬧牪者,奮勇趕路涉水前往南鯤鯓代天府迎請「18仙在內」的「三朱府千歲」,以每天「2箍銀」(2元)的緣金申請蒞庄坐鎮庇護「治瘟」,事出奇蹟,「三朱王」來後瘟疫竟於短時間內消失,大家咸認此乃「三朱王」的神威所致,從此廣為「頂庄」陳、張、蔡等姓所崇祀,「三朱王」亦從此長期駐守此地。
由於「三朱王」屢出神蹟,信奉者日眾,雖以塭港「頂庄」的陳、張、蔡等10多戶為主要祭祀對象,但與這10多戶有關係的親戚、朋友、嫁出者、旅外鄉親,及這些親戚、朋友、嫁出者、旅外鄉親的親戚、朋友等等,多會主動或應邀加入祭祀、神誕及進香行列,因而才會形成現今進香時高達800人的龐大進香團。
「三朱王壇」雖至90年代始設壇祭祀,但約自60年代起已有坐車前往南鯤鯓代天府進香之俗。80年代以前朴子溪、八掌溪和急水溪大橋尚未興建前,所走的香路為朴子→義竹→鹽水→學甲→溪底寮→北門→南鯤鯓代天府進香及合爐。80年代以後,拜濱海公路、西濱快速道路及各溪大橋的陸續開通之賜,乃改走臺17線濱海公路或臺61線西濱快速道路往還進香,現今從塭港到南鯤鯓代天府不用半小時,與60年代遶大圈進香相比,實不可同日而語。
「三朱王壇」歲時以農曆元月18日為神誕日,前一天(元月17日)必舉行進香,包括高雄苓雅區分壇的旅外鄉親、各地親朋好友等等,都會在8點以前先在「三朱王壇」集結完畢,再組成以2頂大轎(三朱王、其餘私祀神尊)及一部龍鳳車為主的香陣,浩浩蕩蕩抵達南鯤鯓代天府並完成進香謁祖、合爐儀程,之後在此「候香」及用餐。餐後,所有人員齊聚於拜亭南邊的廊道,抬來桌子開設簡單的辦事場所,由大家自由捐獻,場面熱絡,不亞於進香的熱鬧,這是「三朱王壇」最為奇特的活動,蔚為一俗,稱得上進香過程中的高潮階段,也是南鯤鯓代天府所有進香團的唯一現象,每年的捐獻金都屬南鯤鯓代天府歷史之最,「三朱王壇」一毛未留的連同這一年來信眾平時所捐贈給「三朱王」的大小金牌,全部轉捐贈給祖廟南鯤鯓代天府。
「三朱王壇」約於午後2點過爐,並迎請5尊開基五府千歲及5尊虎爺後回駕時,廣大隨香信徒即跪伏於大廟埕,等待神轎躍過加持於身,祈保一年平安順遂,這又保存傳統進香難見之一俗。
回程順道前往「蚶仔寮」港口宮迎請天上聖母回庄「看鬧熱」;約於傍晚回到頂庄,先行安營(壇前中營及烏令),由乩童張尾號主導行事,之後入廟安爐及安座。俟元月18日神誕正日做戲及祭祀活動後的翌日(元月19日)中午,再分頭恭送5尊開基五府千歲、5尊虎爺返還南鯤鯓代天府、天上聖母返還「蚶仔寮」港口宮。
塭港頂庄「三朱王壇」陳、張、蔡等10多戶人家,雖已設壇主祀「三朱王」,但「三朱王」一年到頭很少鎮守在「三朱王壇」,多被信眾迎請至各地奉祀,此為自古以來的信仰習慣,凡「三朱王壇」的信眾,皆有資格迎請回家奉祀數天,惟採事前申請登記制(直至2012年皆由陳士和負責安排)。不過,由於南鯤鯓代天府每年大年初4有「跋開爐」之俗,「三朱王」因係「18仙在內」的神尊,所以每年的年終(農曆12月29日)都必須返還南鯤鯓代天府入廟及過年,再於大年初4「跋開爐」時取得迎請奉祀資格,直到年底再恭送回廟。易言之,南鯤鯓代天府「三朱王」與「三朱王壇」已是不可分割的關係,而三朱王壇的進香形態,也因獨具特色而保存著屬於南鯤鯓代天府傳統國家重要民俗進香記錄裡多項目之第一,朔古至今,從未因歲月而有所改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來自風城 郭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