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761474314.jpg 

木星就像個強力的重力吸塵器,業餘天文學家接二連三觀測到木星被小天體撞擊的事件,顯示這類事件的發生次數遠比科學家原本認為的還要頻繁。不過,若非這些業餘天文學協助觀測,科學家們大概也不會知道這一點。

 

繼2009年7月澳洲Anthony Wesley發現木星上的暗斑、2010年6月3日Anthony Wesley和菲律賓Christopher Go發現木星上的閃光事件後,日本業餘天文學家Masayuki Tachikawa又在2010年8月20日發現木星閃光事件。

 

在Wesley的觀測之前,科學家並不知道這類小天體撞擊事件是可以觀測到的。這些小天體在可見光波段製造的閃光可幫助科學家瞭解這類小天體的數量究竟有多少?這些小天體在太陽系形成過程中究竟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西班牙巴斯克大學(Universidad del País Vasco)Ricardo Hueso等人根據Wesley等人的觀測資料和隨後利用大型望遠鏡的觀測資料進行研究,認為2010年6月3日的事件事由直徑約8~13公尺、質量約500~2,000立方公噸的小天體墜入木星大氣時所形成的火流星現象,大約與2010年9月8日近距飛掠地球的2010 RF12差不多大,但比2年前墜落並燒毀於非洲蘇丹上空的小行星2008 TC3還大一些;質量則比2009年7月木星撞擊事件的天體還小10萬倍左右。

 

而6月3日撞擊事件釋出的能量約為1~4×1024焦耳,這類撞擊事件若發生在地球上,所釋出的能量只有1908年通古斯事件的1/5~1/10而已,並無危害地面之虞。

 

而8月20日的閃光事件由日本Masayuki Tachikawa發現後,隨即由另兩位業餘天文學家Aoki Kazuo和Masayuki Ishimaru確認。這次閃光持續時間約1.5秒,在閃光事件後1天,天文學家利用凱克望遠鏡觀測撞擊點,但與6月3日事件一樣,沒有明顯的撞擊痕跡。相關資料還在分析中,但初估規模應該與6月3日的差不多。

 

之前科學家估計這類撞擊事件大約每年會發生一次,另一較極端的估計則可達每年約100次。但經歷這兩年接連觀測到撞擊事件後,科學家現在相信撞擊頻率應該是接近後者。好在地球不像木星是個強大的重力吸塵器,地球大約平均每10年才會發生一次直徑10米左右的天體撞擊事件,比木星少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來自風城 郭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