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4290721273.jpg 

年關將近,家家戶戶都在進行大掃除,就連臉上的凹洞、坑疤、月球表面等皮膚問題,也不能等閒視之,不少人也一併「除舊佈新」,希望在迎接桃花旺盛兔年到來之際,能博個開春好采頭。

醫學美容領域在處理皮膚凹洞坑疤、毛孔粗大狀況時,通常會採「先微創破壞後建設」原理,利用雷射加熱或高密度穿刺的物理方式,破壞、刺激皮膚深層,進而達到細胞增生、修復的作用。整形美容醫師陳俊傑表示,前兩年流行的飛梭雷射,是利用雷射熱能對皮膚刺激,許多患者術後多反應疼痛難耐,與醫師操作時雷射時間長短有關,而且在術後必須進行注射營養劑,才能幫助受皮膚快速修復,尤其在術後復原過程中,尤其需小心防範傷口可能出現發炎或感染現象。

探究原因,發現有三種患者必須特別留意敏感性肌膚,舉凡先天肌膚太薄又細,肌膚屬於白裡透著微血管或微紅者,或居家進行各種果酸、A酸護理的愛美一族,以及雷射使用高度上癮症者,都會因為皮膚被過度破壞,導致皮膚抵禦修復能力降低。正常的皮膚在經過醫美手術破壞後,會促進皮膚深層膠原增生,迅速啟動修復能力,但上述患者卻反易造成發炎細胞增生的不良反應,如果經常讓皮膚處於反覆發炎、感染狀態,就會出現皮下組織異常萎縮、末梢神經癢刺感、以及末梢小血管泛紅的現象,手術療程後的皮膚自癒力,就會愈來愈低。

亞洲黃種人天生皮膚基底層的黑色素較深且多,如果過度採用光或電的雷射治療方式,容易引起「反黑」現象,對於經常性使用雷射治療的患者,就會建議應使用微針治療方式。陳俊傑醫師表示,傳統微針滾輪法除須忍受治療時的疼痛,在治療過程中細針無法進行90度垂直,深入每一處皮膚,導致修復坑洞效果會有限;新一代極速飛針則採用兩組卡匣同時運作原理,一分鐘以1000高度轉速,利用細針垂直穿刺及滑動方式,速度快且傷口小,深度控制在0.05至0.15公分之間,能均勻刺激皮膚真皮層,不僅疼痛感低、幾乎不流血、不反黑;術後僅有1至2天輕微紅腫,而且微針卡匣使用完立即拋棄,安全衛生,沒有感染之虞,治療過程中立即補充玻尿酸或肉毒桿菌,還能同時撫平凹疤,並控制毛孔粗大、減少出油機率。

任何醫美療程都有修復期,應選擇最適合自己當下膚質狀況為佳,療程次數也不應太過密集。小兒科專科醫師蔡芬苓表示,皮膚正常的修復與再生期約為21至28天,每種療程過後要讓皮膚「休兵養習」,才能新生出優質健康的膚質,建議在進行各種療程前應先做膚質鑑定或檢測,了解自己皮膚的健康狀況。如果有暈針體質,可拉長敷麻藥時間,平日有服用抗凝血劑,如阿斯匹靈或銀杏、紅麴等保健品,術前一週應先停藥,術前多謹慎,術後自然能享有「煥然一新」的甜美果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來自風城 郭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